香蕉视频 城市印记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之滨,古称建宁,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株洲现辖4县(市)5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省级经开区,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在株洲交汇成为中国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株洲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株洲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还拥有国家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湘水奔腾,潮涌株洲。 土地革命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将支部建在连上、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红色株洲”的革命印记;诞生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建成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行业唯一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落户……这是“动力株洲”发展的强劲脉搏。从江边小镇崛起为享誉全国的百强之城,从百业待兴之地成长为动力强劲的工业之城,从重工业污染城市蝶变为宜居宜业的山水之城,株洲始终与新中国共成长,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华美篇章。 江边小镇蝶变工业之城 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株洲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工业发展史。因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解放之初,株洲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一五”“二五”时期,先后有几十项国家重点项目在此落户。昔日江边小镇的宁静从此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火热的建设场面和不断传出的喜报。 成千上万的建设大军,从天南海北汇聚株洲;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经铁路、水路运抵株洲。“挎一壶水,揣一点粮,一干就是一整天。”靠着“肩扛手拉”的方式,一座座厂房、烟囱和基础设施拔地而起,株洲创业的蓝图徐徐展开。 1954年8月,331厂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主席亲致嘉勉信,高度评价“这在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也是株洲工业的良好开端。此后,株洲迅速建立起完善的机械、冶金、化学、建材、电子工业体系,成为国家工业重镇。第一根硬质合金棒材、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辆微型汽车、第一枚空空导弹等300多个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相继在这里诞生,株洲工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 然而“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给株洲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背下沉甸甸的“生态债。21世纪初,株洲市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名单,曾创造100多项第一的清水塘地区更成为全国”四大工业污染区之一。 清水塘被誉为株洲现代工业的起点,15.15平方公里内最高峰时汇集261家重化工业企业,年创产值4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与之相对应,清水塘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占全市总量的30%,重金属污染排放高达全市总量的90%,严重威胁湘江中下游1000多万人饮水安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当“株洲之光”成为“株洲之痛”,株洲市委、市政府不看眼前看长远,面向未来谋发展,自2014年起,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 为确保搬迁改造顺利进行,200多名党员干部常驻一线、挂图作战,创新“收储+奖补+转型支持+就业帮扶”模式。到2018年底,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到位,3万名职工、3万名居民妥善安置到位。 烟囱倒下,优美山水再现。2020年株洲市区空气优良天数317天,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第十、全省第一。株洲变身为生态宜居之城。 科技创新释放“磁场效应” 在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后的2019年,株洲市经济主要指标不降反升,这加法部分由何而来?答案就是科技创新。 5月31日,我国首列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最高运营时速可达200公里。副总工程师樊运新介绍说,列车采用轻量化设计,大量使用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的碳纤维、玻碳纤维等新型复合材料,整车重量相对单层车仅增重10%左右,而最大载客1280人,较单层车运量提高30%至35%。值得一提的是,该双层动车组的核心动力装备来自相隔不远的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750V电压等级的大功率紧凑型牵引电机是国内首次研制。 作为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生产研发基地,株洲集聚300多家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高速列车的八大核心子系统均研制于株洲。株洲轨道交通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株洲瞄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制造强市目标,聚焦优势产业,构建“3(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3(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汽车与零部件)2(一批传统产业、一批未来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优势产业,株洲市委、市政府布局“创新链”,着力在“黑科技”和“卡脖子”上下工夫,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科技创新能量。 持续攻坚,硕果满仓。2016年以来,株洲市先后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奖126项。从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全国首列中低速商用磁浮列车,到全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时速400公里的永磁牵引电机,再到全球首条智能轨道示范线,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在株洲问世。海底观测光纤、多肽药物研发、液态金属和永磁材料、飞机发动机叶片、深海机器人等100多个前沿技术领先国际国内。世界瞩目的“复兴号”高铁、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气势恢宏的港珠澳大桥等闪耀着株洲元素。 株洲城市创新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株洲元素源源不断走向全球,踏上世界领先“新征途”。去年,全市GDP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在“中国百强城市”的排名中,株洲跃升至71位。 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10月底,株洲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33.8万户,其中企业7.3万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和12.33%。市场主体稳步增长,离不开株洲市良好的营商环境。 企业开办是市场主体设立的第一道关口。株洲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以“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为切入点,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突破瓶颈,激发活力,助力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评价是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日前将一面写有“工作细致高效为企排忧解难”的锦旗送至株洲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窗口,为该局高效便企、主动服务点赞。原来,该公司拟搭建员工持股平台,需要分3个层级设立1家有限责任公司和若干家合伙企业。为不影响上级公司年报中的资产核算,公司必须在9月21日前完成所有新设市场主体登记。时间紧、任务重。株洲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与企业沟通,针对设立中的疑点、难点,提供可行性合理化建议。从名称预核到税务发票和Ukey领取,市场监管部门帮助企业做全流程梳理,并派业务骨干前置介入,帮助企业在时间期限内完成所有新设市场主体登记。 据株洲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吉振君介绍,今年5月18日,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启用“企业开办一站通专窗”,为无法网上办理开办业务的企业提供“一窗通办”服务。以“前台综合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为总要求,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指标体系,将企业开办6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申请材料从23份压缩至最多5份,企业开办必需环节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创下最快4个小时以内办结的“株洲速度”。 动力之都,动能澎湃。今天的株洲,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轨道交通研发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全国品种最全综合产能最大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自主可控计算机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基地。在党旗引领下,无论是“一五”时期的点火烧荒、破土新生,还是21世纪以来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区企业,或是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株洲市始终踩着新中国历史进程的节拍,迈出的每一步都与国家的发展“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高质量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迭代的新起点。在火车头精神引领下,株洲正全力向“制造名城、幸福株洲”的目标迈进,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株洲壮美篇章。 (文章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 文章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飞猫网
2025-05-03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3
2025-05-0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