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疗师 至此,2021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全部完成。回顾12月,央妈频频“送温暖”,从连续开展23次逆回购操作不停歇,到使用“7+14”逆回购组合,再到年底“2000亿元”大红包,让年末流动性在一波波投放高潮中平静收官。 12月净回笼流动性3200亿元资金价格中枢分化 具体来看,12月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8800亿元,MLF操作5000亿元;因累计有6800亿元逆回购、7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以及9500亿元MLF到期;当月公开市场合计净回笼流动性3200亿元。 就操作频率而言,12月逆回购投放维持高频,1日起,央行维持单日100亿元逆回购投放;20日起,可跨年的14天期操作加入,“7+14”携手驰援流动性;年前最后一周,央行逆回购再度加码,27日、28日、30日逆回购规模分别为500、2000和1000亿元,跨年流动性预期平稳。 就MLF操作来看,15日央行投放5000亿1年期MLF,考虑到因全面降准释放的1.2万亿长期资金,净投放将剩余7500亿。 资金面上,12月资金价格中枢分化,波动率基本维持下行。随着跨年资金需求逐渐增多,年末资金面出现分化,其中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30日跌至1.26%,再创1月中旬以来的盘中新低,迈向四连跌;而R007上破4%。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最近部分期限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一定波动乃正常现象,预计跨年后将回归正常。 截至12月30日,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2674%; DR007报2.4739%,仍位于政策中枢上方。 而受跨年因素影响,3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大幅回调,其余品种波动较小。其中隔夜Shibor涨85.30BP,报2.1290%;7天Shibor跌5.00BP,报2.2710%;14天Shibor跌12.50BP,报2.9880%。 天风证券孙彬彬指出,整体来看,12月资金面延续平稳态势,央行操作以维护流动性平稳为主。央行于6日宣布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下半月重启14天逆回购,但资金面超预期宽松局面并没有出现,资金利率虽有分化但仍维持在年度波动区间内。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央行操作更加精准有效,银行间流动性不满不溢。 2022年把握好三个“稳” 12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四季度例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30日在央行2021收官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央行将把握好三个“稳”,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二是,金融结构稳步优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三是,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2021年是“过渡”之年,货币政策逐步向常态回归,整体基调与去年相比呈边际收紧态势,在临近年末的情况下,保证今明两年的政策平稳过渡,需要增强政策前瞻性,做好相应的政策衔接。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整体稳健,融资总量合理,需要继续引导资金流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精准性。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报告称,2021年稳增长压力整体不大,政策面呈现出了“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的组合。货币政策整体中性,银行间流动性合理充裕;结构性紧信用主要包括三条路径:政府举债力度下降、房地产融资受到严格监管、资管新规临近到期,非标持续压降。 在东证衍生品研究院研究员徐颖看来,2022年货币政策将边际宽松。预计上半年总量型货币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方面,首先,OMO“削峰填谷”思路不变。其次,降准仍有空间。最后,MLF利率存在下调的可能性,但降息不会来得太快。 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认为,明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担当重要角色,其中支小再贷款规模可能继续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将开始发力,不排除推出定向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可能。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飞猫网
2025-05-04
2025-05-03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