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1影院免费在线看最火电视剧 https://www.9141.xyz 导读: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后,我们对“高质量”的期许,不仅仅是广东,也不仅仅指港澳,而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局”。立足大湾区,并将目光投向华东地区,对话长三角,借他山之石,琢已身之玉,畅谈如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下好大湾区“这盘棋”。 广东省政府参事、经济学专家陈鸿宇教授,通过连线的方式参与我们的对话。 南财记者: 同为区域发展国家战略,长三角用的是“一体化发展”,粤港澳是“大湾区建设”,两者的着力点有何不同?有何互为借鉴之处呢?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它同是国家一级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它的关键词是两个,一个是一体化,一个是高质量。 而粤港澳大湾区,它更多的是聚焦于国家所需,湾区所向。而且要发挥香港、澳门的这种独特的发展优势,为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实践,为我们国家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的一个战略要求来打通通道。来为在中国的南部构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平台、新引擎。 所以两者都是国家战略,但两者的整个侧重点有所不同一样,但共同的一点都是要谋求整个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对话长三角丨长三角一体化: 高铁里程超6000公里 41城医保一卡通 尽管在政策层面有所不同,但两地重点推进领域却有可借鉴之处,比如区域经济、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等。南财特派记者王沛然,在上海也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 记者王沛然: 记者现在位于上海市世纪大道,这里曾经被成为中央大道。西起东方明珠 ,陆家嘴环岛,东至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被誉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这里对于上海乃至长三角经济区而言,就像是火车头带动和辐射整个地区地发展。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目前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超6000公里,10个有轨道交通城市实现“一码通行”,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2020年三省一市安排省市级财政科研资金超过2亿元用于联合攻关,带动社会投入超10亿元。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 : 现在长三角地区的层级是非常明显的。那么除了上海龙头之外的话,南京、杭州、合肥三个省的省会城市,它的能级在快速的提升。然后再往下面的话,像原来我们讲的苏锡常,还有包括像安徽的芜湖,像他们之间的合作,还包括杭州、宁波 、绍兴,他的合作程度明显在加速联动。 长三角经济区以上海作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20年长三角经济区41座城市的经济总量达24.27万亿元,占全国1/4左右。而粤港澳大湾区以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作为核心引擎,仅11座城市创造了11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在体量上长三角无疑更胜一筹,但在人均GDP方面大湾区则要高出40%左右。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 : 这两个地方都有共同特点,他们经济的密度、集聚程度都差不多,都具有了城市群的典型特征。因为城市群本身的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新产业的创新、新兴科技的引领,它实际上是创造了天然的条件。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地方在未来的很多领域,包括科创、数字经济、包括原始创新的策源能力,包括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很多方面有很多共同(合作)的地方。 对话长三角丨G60科创走廊: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锚定的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在规划纲要中被提及137次之多。而长三角也提出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发展高地。其中G60科创走廊更是被定为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引擎”,包括上海、嘉兴、杭州等9个城市。那么这个“引擎”有什么特色呢? 记者王沛然: 记者现在位于G60沪昆高速旁,G60科创走廊指的就是长三角地区,G60高速沿线的科创企业集群。包括了上海、嘉兴、杭州等9个长三角城市。大多数企业都分布在G60高速两侧,这里已经成为了区域内“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主阵地。 数据显示,长三角这9座城市GDP总量从G60科创走廊成立之初占全国1/16上升到1/15,市场主体总量从286万家上升到805万家,其中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万多家,占全国近1/10,科创板上市企业47家,占全国超1/5。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剑英 : 在这里应该是,一个是技术转化,第二个就是产业扩大规模,第三个就是产业转化完以后的落地在这里。 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目前在9座城市当中已形成强烈共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在国内外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 : 在产业链的布局方面,包括就是说你像上海,提出就是说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离上海最近的苏州来说的话,它也是跟上海的产业链是密切对应的。上海又提出了这个6大重点产业,例如说电子信息,比如说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 ,还有品牌消费等等。创新走廊的话以及创新的合作的话,他想试试在整个长江地区形成一个高端的产业链,它还要面对世界 ,为我们国家未来出口产业的竞争提供很好的支撑。 南财记者: 继续来连线陈鸿宇教授。大湾区、长三角两地为什么都把科技创新作为重心?长三角的G60科创走廊对大湾区有何借鉴作用?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现在跟国际一流湾区相比。 我们的软肋,或者说我们不足之处就是,我们的整个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还刚刚在兴起,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距离需要追赶。 我们广东正携手港澳来共同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而且在国务院的要求中。要建设一条叫广深港澳的科创走廊。 那么要把香港、澳门对国际创新团队、国际创新人才、国际创新人的资源引入大湾区。 从这意义上讲,我们要向上海、江浙和皖(安徽)的G60科创走廊学习。学习他们更好地促进整个区域内部的,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能够更好地统筹起来。 对话长三角丨苏州园区: 生物医药企业超1800家产值破千亿 再把目光转向长三角的苏州,走进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看看这里在科创方面有做了哪些努力? 记者王沛然: 自去年合肥和南通GDP均已迈入“万亿元”大关,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有8座城市,GDP是迈入了“万亿元俱乐部”。 2020年全国万亿GDP城市达到23个,23座城市中,长三角“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这8座城市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各自的重点产业。其中被称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瞄准前沿新兴领域,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 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 未来我们在苏州,已经有20亿的投入,成立研发跟生产的总部。那么陆陆续续未来会有超过1500位员工,来到苏州进行工作。 生物医药,是苏州重点发展的“一号产业”,随着苏州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产业在苏州落地,截至2020年苏州园区生物医药企业集聚超过1800家,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并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幅。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 苏州规上企业产值大概接近3.5万亿,我们总量大概在近4万亿。这个庞大的量其实主要还是靠制造业,所以苏州的优势在于制造业,但是现在(苏州)是制造业的大市。怎么样未来把它变成一个强市,怎么样赋予制造业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可能也是我们未来考虑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南财记者: 再来连线陈鸿宇教授。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解决行政区划与区域一体化的矛盾。粤港澳大湾区,情况和长三角不一样,它包含珠三角九市,以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这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两种体制,协调发展,怎么做呢?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范围,它包括了一市三省。 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它在区域协调中存在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这么一个情况。 像深圳的前海,珠海的横琴以及广州的南沙,都是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的示范区。我们广东省委已经做了工作部署打破区域的行政边界。 在“一国两制”中发挥“一国之本”和“两制之力”的优势,使粤港澳紧紧的捏成一个拳头,使粤港澳合作的这种合力,能够转化为我们粤港奥未来发展的新的动力。 对话长三角丨@港澳青年南沙邀请你来创业就业 在大湾区,为了推动区域一体化,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广州南沙新区就出台了实施办法,从政策、资金、配套服务等多个方面,鼓励港澳青年在当地创新创业。 记者赖禧: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广州南沙,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几何中心,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一小时生活圈的各种便利,因此也吸引了众多的港澳青年来这里创业。那么比如我所在的“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这里聚集了168个港澳创业团队、在孵团队68个。那么港澳青年们在这里有什么样的创业故事呢?马上去了解一下! 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卫景智,在英国、香港及内地从事国际教育行业十多年了,去年9月来到广州南沙“创汇谷”创业。 (香港)全人国际教育咨询(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卫景智: 公司成立的时候给了很多政策扶持,比如说税务问题、注册问题,(南沙区)都一直帮忙解决。比如说香港的老师过来工作,他们会考虑住房、开销的问题,他们来到这里就可以帮他们申请补贴。 在南沙创业,不仅有港澳青创人才公寓、青创共享餐厅等等这些服务设施,更能享受到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 “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运营主任赖婉仪: 目前我们园区场地是半年免租金,最长是一年。 除此之外,如果是港澳台企业来到我们园区,首先像商事登记这样的服务,全流程包办而且是免费的。我们还有一个首年财税代办服务,首年人力资源免费服务。 记者赖禧: 除此之外,南沙更是真金白银招贤纳士,参与到实习计划的港澳青年,可以得到免费的实习岗位,交通补贴、保险等等。而在这里求职的港澳青年,可以一次性拿到3000元的奖励,在这里就业则可以(一次性)拿到10000元奖励。所以在这里也要艾特一下广大港澳青年,走!到南沙创业去! 南财记者: 我们从科创、产业再到区域一体化,谈了长三角与大湾区不同的禀赋和个性,也给了我们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下好大湾区“这盘棋”,我们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十四五“期间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继续坚持”双区驱动。 珠三角本身要在“大湾区发展规划”和粤港澳深度合作的这么一个前提之下,更好地发挥在整个大湾区建设中的这种主体引领的功能。 大湾区的创新资源产业、外溢的资源和各个方面和整个交通民生的一体化的各种规划,能够在粤东粤西粤北得到落实,使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转化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一个动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飞猫网
2025-05-10
2025-05-10
2025-05-10
2025-05-10
2025-05-1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