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飞猫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飞猫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飞猫网公众号

飞猫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女儿能适度玩手机,比大人还自觉,多亏了这4个方法

2022-04-26 发布于 飞猫网
外链购买

上周发了,评论里有朋友问我:

“娃就热爱pad怎么办”

这大概是每个家长都无法忍受的“热爱”了,毕竟一说起电子产品,父母的担心一抓就是一大把。

如果我说,应对这个问题,它的底层逻辑其实和应对孩子的其他热爱一样,就是满足和共建。你一定会以为我疯了,真的沉迷了怎么办?孩子的眼睛不要啦?

别着急,听我仔细说说我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的解药。

01

不要考验和压抑人性

我有个习惯,在遇到具体的育儿招数时,不会全盘照书来,而是会用类比的方式想想我自己的经历。

就比如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追剧的经历。

我刚工作那会,独自一个人住的时候有过一段很疯狂的时期。那时候每天下班后什么都不干,就是眼睛盯着屏幕,然后很经常地看到凌晨两三点。

我也知道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我还是觉得那段时光很快乐的。

而我当年这样的肆无忌惮看电视,就是因为我从小看电视的阻碍很大,我的这份快乐没有被满足。

这件事让我明白,人对于追求“快乐”的欲望是天生的,如果你一定要考验和压抑它,基本上都会失败。这个原则,也是我一直运用在育儿中的。

当一个孩子明白零食明天后天都会有,他是不会暴饮暴食的;那么玩手机也一样,当他知道随时都可以玩,他也不会毫无节制的。

小D从4岁开始有了一个她专属的ipad,密码她也知道,里面有游戏,也有她需要上的网课和一些学习的app。

我们从不限制她玩游戏的时间,但会强调一点,就是必须“学习”完才能玩。

我挺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玩游戏的小D像打开了“宝藏盒”,一直想要玩。我不会拒绝说,不能玩,不可以。

只说一句话,可以玩啊,你看看今天的学习都完成了吗?完成了就可以玩。

最开始要稍微操心一点,需要反复“盯着”她,提醒要学习完才能玩。

而且我们是说话算话的,她真的学习完了,她玩,我们也不干预的。而不是她一旦开始玩了,就不停地碎碎念。

我对自己小时候偷偷看电视,爸爸下班前还拿电扇散热这件事记忆深刻,所以养育小D,我希望她能够在我们面前“坦诚”,而不是“隐瞒”。

毕竟,随着孩子长大,她真想偷偷玩游戏,她真的能有100个方法。

亲子关系“坦诚”的基础,就是“疏”而不是“堵”。

02

真正有效的疏导

看到这里,我知道肯定还是有很多朋友会害怕的,那真的沉迷了怎么办?真的完全不管吗?

可以管的,但最差的“管法”就是唠叨。

我看到过不少朋友,为了不让孩子依赖手机,天天跟孩子打游击战。今天藏手机,明天改密码,再或者就是把“不能玩手机”挂在嘴边,一遍遍地唠叨。

小D如果长时间玩手机,我也会干预的,但我从不唠叨。我基本上做这么几件事:

1、提前对“看到什么”进行管控

看似我们是放手,但其实对于小D会接触到什么,我是一直有一双“看不见的手”。

我是坚决反对父母直接把手机丢给娃,孩子在看啥玩啥都不管的行为的。

小Dipad上面的app下载是需要我们家长手机确认同意的。而小D会看的视频内容,我基本上也都是会看过。

网络和视频绝对不是“洪水猛兽”,但让孩子们独自“冲浪”前,我们需要先设一道“练习区域”的把控。

2、给孩子更多“有趣”的快乐

孩子之所以会上瘾,其实就是因为“快乐”。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打造一个无菌的真空环境,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帮助他看到“快乐”是多种多样的。

这是我在小D“沉迷”抖音的时候发现的一个招数。我没有禁止她玩抖音,而是在这个“瘾”的现有习惯上,引入“多样性”。

比如在她的ipad上面,更新了一批益智好玩的app,然后也搜罗了不少有趣的动画片和纪录片。

有了更多来源获得“快乐”,小D沉迷于抖音的那个瘾的时间就慢慢减少了。

于此同时,我给小D准备了各种绘本、积木、橡皮泥和桌游,我和先生也抽出更多时间陪玩,或者带她去户外撒野,去上海的各种场所打卡。

当然,做这些的时候,我特地关照过先生,不要去强调优劣,这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我们成人思维习惯了要去在所做的事情里面发现“意义”,但孩子之所以会上瘾,就是因为“开心”。

那么我们提供多样化的时候,只需要去让孩子体验到同样的简单开心,这就是“意义”本身了。

可见,戒瘾这件事,第一原则就是不要考验人性,没有人不喜欢能够提供开心的来源,这是人的本性,这是我们身体结构决定的。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扩大可以提供相同效果的其他来源,而不是逼着孩子非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3、孩子拿起来就放不下怎么办

我和小D的方法就是约定。我们家非常重视“约定”这件事,一旦约定了,就要认真执行。

约定时间到了就不看了,有时候小D也会哭,也会抗拒,但我和先生从不会因此妥协,而是告诉她:“对不起,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但这是我们之前说好的,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坚决执行之外,我们也会和她明确什么时候还可以玩,而且我们都会说到做到。

所以小D现在也很明白了,说好的事情就是说好的,基本上很少会有“破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约定和规则不同,它是建立在互相商量之上的一种双向的约束。我们希望孩子遵守约定,同时我们也要履行自己的那一份“义务”。

在这一点上,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招牌做“烂了”——今天和孩子说好了明天再玩,结果到了第二天,却又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了。

相信我,几次以后,你接下来再让孩子放下手机,就没那么容易了。

4、坚持言传身教的力量

我当妈妈8年了,不敢说“历经各种问题”,但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我真的希望大人要讲道理的。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作为高高在上的规则制定者,“我希望孩子怎样时,他可以怎样”。

如果真的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和ipad,那么我们首先闭上嘴巴,放下手机,抬起屁股。

我从小D开始接触手机后,除了坚持前面说的几点外,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郑重其事地邀请小D参加我们全家会议,告诉她我们要制定一个全家的屏幕时间规则。

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她一起讨论,哪些时间我们不能玩手机(比如全家一起吃饭时);

每个人每天什么时候可以玩,能够玩多久,哪些时间是全家都不可以玩的,为什么每个人情况还会有一些不同等等。

这样的讨论既有教育意义,也不再把小D和我们对立起来。

家里有可以表达的孩子,我非常鼓励大家试试看的,这个过程我们也会发现其实孩子对于父母玩手机也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言传身教”的体现。

之前有朋友说,为了避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她对一切电子产品都严防死守,可心里还是隐隐不忍,担心是不是太过残酷。

同为父母,我特别理解她的用心,但我很想告诉她,别把自己崩这么紧。我们永远不可能也不需要给孩子打造一个无菌的真空环境。

我们的孩子,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本就与电子产品密不可分了。

我们要给到孩子的,是爱和陪伴,帮助他们发掘更多“快乐”的能力。唯有内心充盈的孩子,才能够真正抵御诱惑。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周二写了《》,收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和祝福,谢谢你们。也有朋友留言说,觉得我心态真好呀。

我应该是最乐观的一批人,当时真的相信只需要4天就解封了,所以你们可想而知,我是花了多久时间做了心理重建的。

运动、阅读、写文章、吃点甜的,真的都能帮助到我,所以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也希望你们都能找到让自己平静下来的途径。

最后和你们分享一下我最近的每晚活动,看看还有谁也是刘畊宏女孩呀~

觉得文章有启发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飞猫网
    1970-01-01
  • 飞猫网
    1970-01-01
  • 飞猫网
    1970-01-01
  • 飞猫网
    1970-01-01
  • 飞猫网
    1970-01-01
  • 飞猫网
    1970-01-01
飞猫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飞猫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飞猫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飞猫网 X1.0@ 2015-2020